党建赋能让“家门口”的公证更接地气

日期:2024-04-26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》自颁布以来已进入第十八个年头。十八年来,“公证”已从“高大上”的概念走进寻常百姓家,及时、便捷、高效地帮助群众切实解决身边的法律疑难。公证行业的勃勃生机,离不开党建引领。让党建为公证赋能,成为公证惠及民生的重要助推力。

8a943b85b87045fa97532af28cf6593b.png

菊园新区嘉邦社区党支部,是嘉定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党支部的结对共建党支部。两个党支部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抓手,落实党建责任制,通过签署结对协议、支部互联,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,努力探索“1+1>2”的共联、共建、共创新模式。

就在最近,嘉定公证处结合社会热点,就居民家长里短的家事,向嘉邦社区的居民们开展“财产传承的两件套”法律宣讲服务。

58e2dbb4f92842dd9200f99ee363d5fc.png

嘉定公证处公证员李亚萍来到宣讲现场,就居民关心的公证问题与大家唠起了家常。

宣讲服务以近期上海独生子女继承2亿财产后被离婚的视频开场,居民们对此表示不解。公证员通过提问方式抛出居民困惑的问题:“为何女方自家的财产女婿能分走一半”,结合视频案例,公证员以案说法:如果老夫妻立了遗嘱、小夫妻签署了夫妻财产约定,则本案中女婿就不能分走女方父母的财产。

公证员深入浅出地以讲故事的方式讲授了婚姻、家庭生活中如何借力财产传承的两件套---夫妻财产协议和遗嘱来确保家庭财产的安全、高效传承,真正最大程度地将家庭矛盾和纠纷防患于未然,最大限度的彰显公证定纷止争的优势。

由于贴合居民生活实际,公证员结合平日公证接待碰到的鲜活案例,以案例分析的方式讲授百姓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,就财产属性的认定、死者与继子女之间是否形成扶养关系、是否对房产有继承权等问题与居民沉浸式地现场互动,大家各抒己见,居民参与感强,互动踊跃,现场气氛热烈。居民们表示这种以案说法的方式很接地气,也很生动。

公共法律服务机构与社区之间通过党支部结对的方式,能够最大限度的激活公证法律服务在社区工作中定纷止争的功能。

e29c4a4ba88f4cf5aacf4cdf2a4e585d.png

嘉定公证处采用公证员定点帮扶、公证员入驻“社区云”小程序和对口定点帮扶等工作模式,形成线上线下同步入驻、小区分片责任制的工作格局,更好地满足居民对公证法律服务的即时、精准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