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党员从隔离点赢得的不止是一面锦旗……

日期:2022-06-21

6月17日,在上海大学就读的研究生小林同学,顶着烈日来到嘉定区社区矫正中心,向新航嘉定社工站站长、老党员周少云赠上一面锦旗。

1986a3ac7da745938eb735b8796e731a.png

时值六月,锦旗的落款时间写的却是三月,这不是笔误,对小林同学来说,这是一份迟送到的心意。

今年三月,奥密克戎突袭沪上,当时的上海大学也出现疫情。身为人文学院的研一学生,小林和她的同学们作为密接人员,依照防疫要求被集中至嘉定区乐隔离点学习生活。

乐璟隔离点原为上海汽车城员工宿舍,当时被紧密改建为集中隔离点,各项设施称不上健全完善。

小林和同学们已经在校隔离了一段时间,生活用品接近告磬,几乎是“弹尽粮绝”的状态下来到了乐璟隔离点。

a04d0970e50545a9872c0a58ee564f8f.png

除了吃、穿、用等基本生活需求,隔离点也没有网络,而学生们每天需要上网课,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处于两者皆缺的窘境。

幸运的是,小林同学遇到了老党员周少云,一位同样刚到乐璟隔离点报到的志愿者。

周少云是3月5日接到赴隔离点参加志愿服务通知的,这天刚好是“学雷锋日”。年过半百,党龄快满20年,在人生的下半场,周少云感受到了“天将降大任”的紧迫感。

    4983ec05a9514a5c81d77235f18f3683.png

临近退休,周少云也是“三高”缠身,生活离不开药罐头,但老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,驱使着他义无返顾奔赴隔离点。

乐璟隔离点住着身份各异的人员,有大学在读的学生、有需要照料的孩子、有身体带恙的老夫妻……最让周少云放心不下的,正是那帮读大学的大孩子们。

周少云家中女儿也正在读研,莘莘学子的不易,他感同身受。入驻乐璟隔离点后,他给予了大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照。

7127d47b86dc4da5aed3c9db00aefc92.png

第一天,洗漱用品、烧水壶,还有同学们最爱的“万年青”饼干,那独特的葱香味道在同学群中引起欢呼。

填饱肚子之后,大家不由为缺席的网课担心起来。周少云在了解情况之后,立即通过组织渠道向区有关领导进行了反映。

孩子们上课是大事,乐璟隔离点必须通上网络!

为此,周少云盯上了上海汽车城的物业,“通网”成了他每天重复最多的词汇。经过他的“死缠烂打”,乐璟隔离点上第一次亮起了扇形的WIFI信号。

79b0d1da631545548aa015621ec9ac6d.png

楼里通网的那一刻,学生们齐声欢呼,一度消沉的情绪被重新点燃。

除了当好“孩子王”,周少云在隔离点每日的工作满满当当。睁眼时是早上6点,睡下已是深夜,他所在的隔离点是53人的工作团队,包括医护、安保、消杀、保洁、信息等,每人专职专责,为入住乐璟的“客人”提供全方位服务。

49f6d821247c4ddb80565dda67d84e9f.png

1fceb1c4ad33426d96382182a2117999.png

作为一名资深社工,周少云还要负责隔离点人员的心理健康,一腾出时间来,他就找学生们聊天,侃人生,帮助他们克服封闭式生活带来的精神焦虑。

a54d6db671824ed38c5de649f1e0b858.png

周少云和他的团队的奉献精神,在那个倡导学雷锋的月份里,等于给孩子们上了一堂鲜活的人生引导课。

隔离时间届满,小林和同学们按时撤离隔离点,但对“周叔叔”的那份思念与牵挂却常驻心头。

当大上海疫情缓解,迎来全面复工复产复学,小林和同学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周少云的工作场所,送上那面在他们看来已是迟到的锦旗。

5d766dca7ff740d5b39e0b76c9dd5d09.png

她有意将锦旗的落款时间定格在2022年的三月,那个如期而至的,充满别样风情的人间三月天。

对于周少云来说,隔离点上的日日夜夜,所得的回报远不止一面锦旗,还有学生们对社会和时代的那片感恩之心。